此文章來自於奇摩知識+ 如有不適請留言告知撤除

標題:

請給我信天翁的生態習性的資料.........

發問:

請給我信天翁的生態習性的資料.........請給我信天翁的生態習性的資料.........好奇想要了解.........

最佳解答:

信天翁是大型海鳥,屬信天翁科,全球大約共有十幾種。它是最善於滑翔的鳥類之一,有風的時候一邊幾個鐘頭停留在高空,那副又長又窄的翅膀可以一動也不動。可是沒風的時候,要靠翅在空中支撐自己結實的身體可就難了。這時候,它們情願浮在水面上。像所有的海鳥一樣,信天翁喝海水為生,食物主要是魷魚。有時候它們也跟隨船隻吃一些船上拋下來的食物。信天翁在繁殖的時候才飛回陸地。通常它們都是成群結隊地飛到遙遠的海島上去,在那裏交配。然後雌鳥會在光禿禿的地面上,或者是在築起的巢中產下一個又大又白的蛋來。蛋由雄鳥和雌鳥輪流孵化。小信天翁長得很慢,特別是那些體型較大的種類。它們需要3-10個月羽毛才能豐滿,才能開始學飛行。然後還得在海中生活5-10年,才能像它們的父母一樣到陸地上去生兒育女。信天翁屬於少數壽命比較長的鳥類。比較知名的信天翁有以下幾種:黑眉毛信天翁:棲息在遠離陸地的北大西洋區域。黑色的眼睛給人一種憂鬱的感覺。它的翼展長度有2.3米。黑足信天翁:棲息在北太平洋海域的3種信天翁之一。渾身黑褐色,翼展長度約2米,在熱帶的太平洋島嶼上繁殖。萊桑信天翁:白色的身體,背和羽的上面呈暗黑色。主要棲息在太平洋的萊桑島及其附近的島嶼。活動海域和黑足信天翁相似。翼展長度約2米。王信天翁:翼展長度達3.15米。體型較大,羽毛呈白色,翅膀的兩端呈黑色。在新西蘭和南美洲的南端繁殖。烏黑信天翁:是現存鳥類中翼展最長的鳥,可達3.4米。成年的漂泊信天翁外表像王信天翁。它們的巢主要築在地極圈附近和南大西洋的一些島嶼上。儘管有些漁民相信,捕殺信天翁會帶來厄運,但還是有不少海員用誘餌來捕捉它們。信天翁的肉可以食用,羽毛是製作帽子和衣服的貴重材料。因此,北太平洋地區的信天翁遭到大量的捕殺。阿姆斯特丹信天翁和短尾信天翁已屬瀕危動物。我國的澎湖列島及臺灣附近島嶼也是短尾信天翁的繁殖地區。短尾信天翁屬我國一級保護動物。

其他解答:

科別:信天翁科 學名:Diomedea 英文:Albatrosses. 內 容 解 說 信天翁,連雅堂撰臺灣通史(公1918年)有如下記錄,曰: 「信天翁,澎佳嶼最多。」 於本世紀初葉,在臺灣海峽一帶和澎湖群島附近甚為普遍,並在距基隆30~50公里,北北東海中3小島,以及澎湖島西南方約30公里處之貓嶼等均有繁殖記錄。 在臺灣有關信天翁史料,為英國駐中國廈門的商務官員拉圖雪J.D.de La Touche著「1984年的探險故事」為最早,原文登載於1894年英國「朱鷺(Ibis)」鳥類學報,由劉克襄曾刊於台北市野鳥學會通訊(1978),有關信天翁部份節錄如下: 「1894年2月10日下午錨泊於漁翁島。當天我看到許多短尾信天翁,有成鳥,也有暗棕色的,可能是幼鳥,有些飛來相當接近船身。牠們在漁翁島相當大群。」 劉克襄亦在冠羽第37期敘述云:「有一位熱心的野鳥觀察者榎木桂樹,他的旅行在1901年4月22日從日本出發,30日抵達澎湖。榎木桂樹看到了臺灣北方三小島,海鳥繁殖地──澎佳嶼和棉花嶼。關於榎木桂樹的旅行經過,蜂須賀正的『琉球鳥類研究』(1953)有如下描述:『第六天早上,從釣魚台港口出發,即可看見現在叫澎佳嶼的大嶼,島岸非常險峻,有幾分台地,小尖塔,覆蓋著草地與稀疏的小樹,用望遠鏡小心細察,那兒沒有房子,只有一些小黑蠕行於草地上。從小艇至島上的最近距離仍有一里左右,所以榎木只能肯定,牠們既非人也非鳥;他猜是一種哺乳類。被詣問的老船長回答說,這些移動的物體是綿羊,西班牙人撤退時留下來的,由於島上沒有人居住,這些野山羊便繁旺起來,老船長還說,許多信天翁在這兒繁殖。但榎木只見到一隻,因為現在還不是繁殖期。榎木回憶,許多年後,他再經過時,澎佳嶼已建有燈塔,有一些人在那居住。他擔心信天翁與綿羊的生存。 短尾信天翁,在日本西南的繁殖地,澎佳、棉花與花瓶,是目前所知五個裡面的三個。』」 在澎湖群島之信天翁,劉克襄亦云:「蜂須賀正的『臺灣鳥類研究』(1951)也提到:『1920年代,冬天時牠們慣常在無人居住的貓嶼繁殖。』 但自1930年代中期,牠們已從海峽絕滅;可能的原因是人類不停騷擾所致。」 張萬福著臺灣鳥類彩色圖鑑(1980)亦提及:「黑腳信天翁,最近一次於1978年11月在海岸山脈豐濱沿岸發現2隻。」 信天翁鳥類現存13種,為最大的飛翔海鳥,善於滑翔飛行。分布於南半球溫帶、亞寒帶海域9種;在北太平洋3種;另外一種棲息於加拉帕戈斯諸島及秘魯北部沿海一帶之熱帶海域,為唯一分布於熱帶地方信天翁,大西洋則沒有分布,昔時出現在臺灣海峽之信天翁為分布於北太平洋之3種中之2種。 信天翁,牠和水薙鳥一樣,除了繁殖期以外幾乎在海洋上生活的海鳥。昔在太平洋上分布不知凡幾,惟千萬年來未曾受過外敵侵害,只知“信天”,不知野獸與人類之可怕,故性魯鈍怯懦。羽毛柔可作褥,因之無限制被採集羽毛,現己面臨絕種。昔時分布於臺灣海峽之信天翁,據1965年,全球只有63隻,在太平洋伊豆七島上繁殖,目前被指定為國際保護鳥之一。 分布於臺灣海峽信天翁Diomedea albatrus今稱短尾信天翁;英名中譯。此信天翁,全長91.5公分,雙翼展開寬2.3公尺之大型鳥。雖其飛翔力極強,卻因體大笨重,無風時在陸地除非有適當的地勢,如峻坡地,或可跑三四十公尺之廣闊處以外,幾乎無法起飛;在海上如吃得太飽亦是無法離開水面。 牠們廣汎分布於太平洋,北至白令海、阿拉斯加沿岸。 黑腳信天翁Diomedea migripes,為日名。中名古名 (音離流),見於黑田長禮著鳥類原色大圖說(公元1934年)。 ,為赤黑色水鳥之意,其羽毛為暗褐石板灰色,經人年在海上生活之水鳥也 。 ,比信天翁稍小,全長78.5公分,雙翼開張時達1.8公尺之體大笨重海洋鳥。 ,繁殖於夏威夷以及其北西太平洋上諸島嶼,在夏威夷、中途島特多,在飛機場砂地上群棲營巢,妨礙飛機之昇降。昔在臺灣海峽及澎湖列島常年可見,且甚為普遍,但現今已和短尾信天翁步同一命運,由臺灣海峽絕跡。 棲息於南半球之Diomedea exulana為信天翁鳥類中之最大種。全長134公分,雙翼展開達350公分之巨大海鳥。牠能乘南半球西風帶飛繞地球一周,以及最優秀的滑翔飛行而聞名。 信天翁類以魚蝦烏賊為主食,朝夕浮於水面覓食,有時亦展開雙翼潛入水中捕吃。 信天翁有集體繁殖習性,產於北半球信天翁則隨便在砂地上凹處上產卵,南半球種則使用雜草、泥土推高為巢,產1卵,由雌雄各十幾天輪番孵卵。孵卵期間上述之最大種則達70天,為鳥類中之最長記錄。這種鳥類育雛期間亦需9~10個月,因之2年只繁殖1次,有時前年誕生的幼鳥尚未離巢亦再產卵。親鳥則以混有由前胃分泌出的脂肪食餌,以喙接喙餵食,此雛鳥幼期為黑色,需經4~5年方能漸漸變白,第八年才成年。曾經出現在臺灣海峽信天翁之繁殖,孵卵約65天,孵化至離巢亦大約需4~5個月。

此文章來自於奇摩知識+ 如有不適請留言告知撤除

288E4F8F8DD0FAC1
arrow
arrow

    vbd391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